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笔者昨日文章《618有没有真正的便宜货?听听京东采购员怎么说》,不到24个小时,今日头条平台阅读量突破10万+,但在百余条留言中,绝大多数都是吐槽京东618并非是想象中的超低价,甚至还存在涨价迹象,言辞中流量出不少失落和不平。

  不光是京东618,阿里双11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联想到京东、阿里高层从没说过自家平台每件商品当天都是最便宜,广大消费者却普遍拥有“超低价”心理,源于多次被“秒杀”游戏洗脑后产生的晕轮效应错觉。事实上,京东只是把618定位为“品质狂欢节”,双11被阿里定位为“网购狂欢节”,“低价游戏”只是狂欢节一部分而已。

  站在博弈论角度来看,消费者想买到比平时更便宜商品,就不能站在自身角度想问题,京东、阿里和众商家集体降价,主要目的无非就是推广新品,清仓旧货,品牌造势等,而不是做慈善。

  不可否认的是,在618和双11期间,部分消费者确实会得到不少实惠,包括笔者在内。京东和阿里则赚足口碑和人气,交易额猛增,各商家也借机清理库存,可谓“皆大欢喜”,只是累坏了快递小哥。

  618和双11既然是让利促销,注定降价商品数量有限,难以让每位消费者都能“雨露均沾”,抢不到是常态,由此导致不少消费者抢不到心仪低价商品产生愤怒和抱怨,至于网上流传各种版本“秒杀攻略”,看似简单无比,却很是烧脑烧心,十分考验智商和耐心。

  比如阿里和京东除了对产品活动价格有要求外,第三方商家也会在促销上玩起花样,往往喜欢规定前多少名只要XX元(以及前多少名送XX红包 ,X折,送XX元礼品免单等,需要消费提前看好,收藏好,到点开足马力抢单,手快有,手慢无,然而这种游戏只能成就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是失败者。

  此外,京东和天猫都有优惠券和满减,每个商家的促销政策不同,需要消费者进入商品详情页和店铺查找,但不少消费者不愿干这些活,懒得领劵(618不少优惠卷只针对京东自营商品),却倾向选购京东自营商品(送货快,质量有保障),也懒得去货比三家计算满减的折扣力度,很容易产生购物失落感。

  618和双11期间,商家在活动期间让消费者在金钱外付出了时间、精力方面额外的交易成本,检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值得一提的是,商家往往不愿把折扣给那些原本就会掏更多钱的消费者,更愿意会给那些原本“只是看看”的消费者,能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潜在购买力,进而培育忠实用户,才是优惠活动真正目的所在。

  618和双11期间,不少商品价格如同股票指数,存在多次涨跌,但往往还是能被抢购一空,源于每位消费者对同一样商品有着不同的支付意愿,即心理认同价位,由于意愿不同(如上图所示),商家针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价格,用最高价弥补最低价时的亏空。

  此外,每位消费者对于自身时间和精力的估价不同,所以不论是618还是双11,优惠绝对是有的(但并非不少消费者臆想的遍地低价),但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优惠不同,可能源于大家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不同,也不排除一定运气成分,算是天道酬勤。

  总之,能在618和双11抢到超低价商品,一定程度上是那些智商过剩者的游戏,多数资质平平,懒惰成性者年复一年的吐槽,就像看央视春晚。(完)

话题:



0

推荐

杨思亮

杨思亮

15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科技边角料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