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以来,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互联网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加强。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与人才奖励。由于知识产权司法判定较为复杂,往往存在举证难、判定周期长等特点。近期,被媒体频频报道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因专利问题而被广泛关注。

腾讯科技日前报道《刘同鑫口述:是我发明了共享充电宝,来电找街电打专利战不可取》,文中提到被誉为“共享充电宝之父”的发明创新达人刘同鑫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从零到一布局的共享充电宝核心专利竟在项目落地洽谈的过程中被其他企业盗窃,让他感到气愤的是,这家疑似将刘同鑫技术解决方案抄袭的公司,还用这些专利向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发起诉讼,让业界为之哗然。

无奈背后的心酸

提起刘同鑫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事实上他在发明圈内已经颇有建树,除了如今风光无量的共享充电宝外,刘同鑫还曾发明和孵化了酒店云集多媒体系统、柔性屏笔记本电脑、壁画电视等十几项创新产品。这不免让人心生疑虑,一位高阶发明家的专利,是如何落入他人之手?

这就要从2014年说起,彼时刘同鑫凭借在美国的考察经验和灵光一闪,完成了共享充电宝雏形的技术开发。2014年11月,刘同鑫开始规划如何把图纸转化成实物。由于青岛没有生产充电宝的企业,他决定将研发小组派往深圳,寻求充电宝的合作厂商。

在深圳,研发小组先后与多家充电宝生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沟通技术细节时,研发小组的工程师将技术方案全盘告诉了对方,后来,还给他们看了专利申请文件。

刘同鑫说介绍,2015年底,他在深圳的几个商场陆续发现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投放的共享充电宝机柜,发现这与他设计的共享充电宝的技术方案基本一致。他说:“这让我非常惊讶,我意识到技术方案可能泄露了。我在进行专利检索后发现,这家公司在我提交专利申请之后,又提交了一大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他们四处融资,不断向投资人自诩是他们发明了共享充电宝,这让我非常气愤,当时,我特别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后,这家公司却向其他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发起了数起诉讼。”

复盘相关报道,来电似乎并未对外披露过其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而在近期的相关专利诉讼案件中,来电公司部分专利被认定无效。刘同鑫也坦言,自己曾想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于最终为何没有走上维权之路,他没有对记者过多透露。其实也不难猜想,个人对企业的专利战争,背后是一场财力和精力的比拼。刘同鑫的苦衷,也是很多专利人共同的痛点。对于自己的遭遇,刘同鑫自嘲的说了一句“需谨慎寻找合作伙伴”。

来电专利背后的罗生门

在共享充电宝圈内,来电公司似乎并未宣传早前和刘同鑫专利方案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还经常以“专利斗士”身份进行宣传。然而据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数据显示,与来电科技关键词有关的法律诉讼高达924起,其中涉案判决书为816个,涉案裁定书为108个,这意味着从2016年到2018年,来电科技已经跟街电、小电科技、怪兽充电、云充吧等主流共享充电宝公司发生过法律纠纷。

今年5月,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起诉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来电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要求来电公司就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猎云网》、《新浪财经》、《凤凰财经》等十余家媒体上向街电公司公开赔礼道歉,消除负面影响。针对街电方面已经受到侵害,法院判定来电赔偿侵权损失人民币50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此外,根据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下文简称判决书)中所显示,法院一审裁定来电公司借用司法与行政资源谋取不当利益,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属于滥用权利行为。引用一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行政对来电公司某项专利的判决书原话: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其不具备实质性特点,亦未带来有益的技术效果,不具有进步,故不具备专利法规定的创造性。

针对来电的专利罗生门,刘同鑫认为企业开展专利布局的目的应是打造自己的防护‘盔甲’,而不是恶意攻击他人,原本初心美好的发明,却变成了居心不良者扼杀创新的“魔爪”,这样的南辕北辙是所有创新者都不愿看到的结局。(完)

话题:



0

推荐

杨思亮

杨思亮

15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科技边角料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