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阿里巴巴日前以“质量不合规”为由,宣布半球、荣事达、三角等8个品牌旗下多类目商品遭“全网清退”,包括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热火锅等产品,消费者一年前在阿里平台购买上述8家品牌同型号产品,均可在线发起维权。

阿里给出的下架理由是:在调取、比对大量后台数据之后,商品管理中心定位出目标范围并依照国家强制标准启动“神秘抽检”,结果显示这些品牌旗下生活电器存在电源泄露、短路、起火等隐患,阿里已将此次摘牌信息同步给质监部门,等待配合开展下一步行动。

先不说阿里的“神秘抽检”标准有无科学性和公信力,作为电商平台,阿里选择性对待客户,重点扶持或是处罚下架似乎都在权限之内。值得玩味的是,阿里巴巴旗下“天下网商”网站发布的新闻稿最后有一段话:“截止发稿,天猫、淘宝、1688均已无法搜到以上8个品牌的电热水壶、电饭煲、电热火锅等商品,而这些商品在京东、一号店等平台仍继续正常在售。”

是京东、一号店放纵不合规产品,还是阿里“净网”自我标准过高,不具备含太多行业参考意义?

笔者辗转找到家电企业入驻京东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的标准,发现供应商需要提供质检报告复印件或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近一年内送检的质检报告,或相对应的批次产品质检报告,需要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用章、第三方质检机构(具有CNAS及CMA/CMAF)认证,每个品牌、每个类目产品,至少提交一份质检报告等。

可能有人说,即使具备这些繁琐报告手续,也难阻伪劣产品涌入电商平台。但如果具备上述手续,至少证明是政府批准的合法合规流通商品,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就没有封杀下架的强制性义务。

众所周知,伪劣商品屡禁不绝早已成为电商行业公害,算是防不胜防。马云曾表示每卖出一件假货,就会失去5个以上的用户,但多年来投入巨资打假效果并非人人满意,比如前几天阿里前脚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Tiffany、Gucci等后脚退出,甚至还有24家品牌方匿名指责IACC接纳阿里巴巴,给各品牌最危险、最具破坏力的对手(假货)提供庇护。

言归正传,阿里此次下架的8家商品,仍是通过国家认证(3C等)的合法流通商品,却被阿里视为“不合规”,以“神秘抽检”为由赋予此次行动更多合理性,但标准透明度和能否服众,将成为阿里后续行动有无合理的重要依据。

至于各电商平台自由自主选择供应商标准和权利,只要不违法违规,旁人也无可置喙。若在官方或权威部门并未认定其为伪劣产品之前,站在道德制高点暗示其他平台未参与封杀,不仅有些强人所难,误伤的可能性也不小,并非优质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尽管市场份额相差悬殊,京东和天猫如今都在加码鏖战家电市场。京东财报显现其核心业务3C家电仍保持65%的增长率。据《2015年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京东家电销售份额达60.2%,牢牢占据该领域第一的地位。另据GFK《2015数码家电消费趋势报告》,天猫电器城连续三年保持近70%的平均增幅,二者竞争早已白热化。

京东自称在家电网购领域的领先地位源于其自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和长期坚持“正品行货”,阿里希望通过“净网行动”行动塑造自身追求高品质的形象追赶对手的用意可以理解,不过官方新闻稿里直接点名对手做法,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之嫌。

由于生产制造成本低、行业准入门槛低,一些厂家靠贴牌、品牌租赁也能维持生计,导致中国小家电行业发展长期良莠不齐。令人吊诡的是,天猫平台入驻的小家电品牌多如牛毛,真正的“杂牌”举不胜举,此次勒令下架的8个知名度并不低,竞争对手却全都在售,时机点和动机颇为敏感。

当下天猫电器城竭力向商家兜售生态概念,未来能否赢来更多话语权值得观察。此次“净网行动”名义上打击伪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购物环境,值得肯定。但如果还有借机挤压竞品的操作空间,打假的诚意就值得怀疑了。(完)

话题:



0

推荐

杨思亮

杨思亮

15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科技边角料主笔

文章